俗话说: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。戏曲艺术无论台前还是幕后,都有许多规范讲求。就连承载它的剧场、舞台,也有着约定俗成的规则和称谓。
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剧场知识,做个明确人。清乾隆茶园“庆春楼”内部明清时期,都会里泛起了带有酒楼和茶园性质的戏园。这种舞台整体结构为方形,并置于一定高度的台基上,因此比观众席横跨许多,像一个舌头伸向观众席,故称“舌头台”。
这种舞台只有一层,前后共有四根柱子,后面两根柱子之间有隔板,供挂“守旧”(戏曲旧式舞台中对幕布的一种特殊称谓,是一种用布做的幕帘帐幔,用以将观众和后台离隔)之用。守旧两侧有“出将”“入相”两个门,是演员上下场唯一的收支口。
旧式戏曲舞台20世纪初,随着日本新剧艺术率先进入上海,西方镜框式舞台进入中国。它的舞台是一个镜框形,三面是墙壁,台口有大幕。这种舞台用底幕取代了守旧,将“出将”“入相”改在舞台两侧,这样做一方面净化了舞台,另一方面为布景和道具的摆放提供了更多空间。
1866年上海圆明园路制作的兰心戏院,是中国第一座新式现代化剧场。1908年上海的新舞台,则是中国人自己出资制作的第一座专门为演出中国戏曲的新式剧场。
它将传统戏园的茶座,改成较为节约空间的排座,观众席被分成上下三层,楼下第一层为正厅,第二层为特别座,第三层为平常座。镜框式舞台在这里需要一提的是“二道幕”。
它最初在镜框式舞台上是没有的,1951年《关于戏曲革新事情的指示》中首次提出了“改人改戏改制”的“三改”政策,明确涉及了净化舞台的内容。“二道幕”就是专门为净化舞台而设置的。它位于大幕之后的第二道边缘幕后,是一个可开可合的运动对开幕,一般由浅蓝色或浅黄色绸料制成,用于场次之间的转换。
如今在许多新编戏中,“二道幕”已被灯光取代。二道幕关于舞台上的演出区位,戏曲也有着自己的特殊称谓。九龙口演员从上场门进场后的第一个亮相处。如果舞台上有堂桌椅,则指二道幕与堂桌椅呈45度角的地方。
关于这个词的来源,较为普遍的说法是:此位置是古代天子登位时首次亮相的地方,为表现其重要性,所以被称为“九龙口”。大边位于戏曲舞台(以演员面临观众来定位)左边,即“入相”一边,靠近下场门的区域。
根据传统习俗,左手为大,右手为次,故大边也叫“上手”(全台南北为中线,东边为上,西边为下)。如果泛起主客同台,客人一定要在大边,以示主人对客人的尊敬;如果伉俪同台,男性坐大边,以示男尊女卑。
小边位于戏曲舞台右边,即“出将”一边,靠近上场门的区域,也叫“下手”。上场门即传统戏曲舞台上“出将”处,镜框式舞台上则设置在右三道边幕后。
下场门与上场门相对,位于“入相”处,镜框式舞台上则在左三道边幕后。台口位于舞台纵向中轴线的前部。
内场与外场传统戏曲舞台上以“一桌二椅”为坐标的一种称谓。堂桌椅一般摆放在舞台中间略靠后的位置,堂桌以前的演出区为“外场”,堂桌以后、守旧以前的演出区为“内场”。椅子放在堂桌前,称为“外场椅”或“小座”;椅子放在堂桌后,称为“内场椅”或“大座”。
本文关键词:亚博全站APP登录官网,亚博全站官网登录平台,亚博全站最新版app下载,亚博全站登录手机网页版
本文来源:亚博全站APP登录官网,亚博全站官网登录平台,亚博全站最新版app下载,亚博全站登录手机网页版-www.1time-design.com